电镀是一种材料表面处理工艺,是利用电解的化学反应原理在导电体的表面铺上一层金属的方法。常见的电镀种类有镀铬、镀镍、镀铜、镀锌等。
电镀主要有两个目的,一是防腐,二是美观。例如我们常见的汽车上闪闪发光的银色装饰条、门把手、门框饰条等,都是镀铬件,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强防腐能力提升使用期限,另一方面可以迎合国内的主流审美观。
实现电镀过程必须有五个基本的硬件,分别是直流电源、 镀槽、含电镀金属的离子的电镀液、阳极(要电镀的金属)和阴极(加工的工件)、还有导电棒、电缆、挂架等。将这五种硬件连通,形成导电回路,通过电子的转移,就可以实现电镀离子在加工件表面的积聚。
以镀铜为例。 在电源的作用下,电流通向阳极,阳极板不断失去电子,失去电子的金属铜离子扩散到镀液中(即阳极的溶解过程);失去的电子在电源电势的驱动下,向电流反方向运动,通过直流电源富集到阴极上,铜离子在阴极上不断得到电子而还原成金属镀层。
可按《GJB/Z 594A-2000 金属镀覆层和化学覆盖层选择原则与厚度系列》选择合适的镀层或厚度。
汽车行业大量零部件均采用了电镀工艺。电镀零件供应商主要有两种:
自己具备电镀能力,可以对零件进行电镀加工;不具备电镀能力,需外包给专业电镀厂进行再加工。从电镀原理可知,电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,另外电镀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是水污染的重要污染物、酸性/碱性及有机溶剂废气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。在社会环保治理日趋严格、公众对环境保护愈发关注的今天,任何地区的电镀厂都是当地政府管理的重点。当电镀厂所在地有重要社会活动、环境污染需治理、重大投诉等事件时,电镀厂往往首当其冲被重点管控。所以对电镀供应商,采购工程师、物流工程师、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等必须密切关注电镀厂所在地区的社会变化,针对可能出现的零部件供应、质量保证风险进行预防。例如当治理水污染,电镀厂被停工时,需要提前储备零件防止断供。在选择供应商时,也一定要选择有实力的电镀厂。